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美” ——《大学英语3(读写)》姜月老师教学案例分享
发布时间:2022-10-11 15:41:31 来源:外国语学院 阅读次数: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覆盖全校大一、大二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以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能力为目标,但如何引导学生将被动的英语学习转变成主动参与是一线大学英语教师一直思考,总在尝试的课题。姜月老师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英语语言教学,结合《大学英语3(读写)》Unit 3 Life stories中思辨“什么是真正的美”的内在主题,尝试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的“美”。
一、科学之“美”,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
本单元采取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法,有效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设置课前、课中、课后任务,将教学环节分解成各个项目任务点,将单元知识点嵌入到每个项目之中,让学生或自主探索或协作完成,达到提升语言技能和个人素养的目标。例如,在课上设置小组阅读对抗赛,要求学生以不同的方式阅读课文——通读全文或根据首段进行预测,看哪一组获得的有效信息更多。此项目以小组任务为组织形式,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技巧、协作能力,也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在课后设置“名句仿写”子项目,要求学生回顾课文中对奥黛丽赫本的经典评价“For beautiful eyes, look for the good in others; for beautiful lips, speak only words of kindness; and for poise, walk with the knowledge that you are never alone.”并进行句子仿写。此项目将教学延伸到课后,不仅让学生注重课后复习,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用生动的活动和充实的内容,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大学英语的“美”。
图为句子仿写任中学生习作
二、思政之“美”,深挖单元内核,融入各个环节
本单元的思政元素非常值得深挖和拓展。从奥黛丽赫本的传奇一生出发,学生可以领略“美”的真正含义。通过设置项目活动、例句展现、课前后任务等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课前,在超星学习通上设置Pre-reading activity,要求学生听英语新闻“Lipstick in kindergarten”自主思辨什么是“容貌焦虑”及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和探讨社会关注话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容貌。课中,设置情景“God’s lab”进行引入,请学生重新选择自己希望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比重,通过讨论和观点阐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内在美和外在美,并认识自己的“美”是独一无二的,树立自信的人生观念。同时,在阅读课文中拓展关于心灵美的名人名言中英互译,让学生在提升自我修养同时欣赏语言文字的美。课后,设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自主查找“中国杰出女性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形成传记文字。此任务,将中国杰出女性与单元主角奥黛丽赫本进行横向对比,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帮助学生认知中国女性代表的优秀品质,并对照这些优秀女性,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和道德品质。
三、评价之“美”,线上线下结合,及时进行反馈
本单元按照课程目标从语言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方面综合考察学生,将教师课堂观察评价和线上教学平台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的要求,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了及时、合理的反馈。老师根据线上线下评价,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情的班级进行适当教学进度的调整,对部分同学进行跟踪反馈和单独讲解,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提升大学英语课堂参入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