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培养跨文化思辨能力的综合英语课堂
发布时间:2021-05-25 08:50:52 来源:外国语学院 阅读次数: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在整个大一、大二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基础阶段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一门课程。在承接《综合英语1/2》的基础上,《综合英语3/4》主要针对第二学年段,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的解析,使学生能够把握英语篇章主旨、文体修辞、语言技巧;学会搜集处理所需信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英语知识、应用技能及文化素养方面得到提高;此外,进一步加强英语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思辨能力,培养和强化跨文化意识。通过本学年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专业四级水平。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成果为导向的OBE教学理念,本课程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科知识,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在教学中将英语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实现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的相互促进,同步提升。
1. 文化--把握教材的文化脉络
对教材内容的梳理(见图一)。该课程现在使用的教材是杨立民教授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该教材在课文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方面都非常考究,十分重视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重视它们在思想上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课文内容结合了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当今社会的各种热点,较全面地介绍西方文化。课程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梳理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将文章之间的文化脉络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和讲解每一篇课文。在教学活动展开前,梳理好教材中巧妙建构起来的文化脉络,为文章搭建文化的桥梁,建构完整的文化认知体系。通过整理出的文化脉络,在教学中将文化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去发现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现象,在比较和层层深入中去分析文化现象。下图是从四册课本中整理出的文化脉络。
2. 思维--贯穿TERRIFIC教学理念
以课本内容为依托,采取任务教学法,依照跨文化思辨的两项原则(TERRIFIC&CREED孙有中2016),凸显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展开教学,在促进语言学习的同时,有效地进行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思维的训练。在探究式问题中逐步促进学生构建跨文化思辨的思维模式,实现学生产出为主、教师促进为辅的常规化课程。将课堂设计分为四大模块:课前驱动性问题讨论、课堂问答式合作学习、课后拓展性话题探讨、多元形成性评估。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力图在教学过程中以有效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考,以对问题的探索和求解来组织教学;以任务明确的小组讨论,集中分享为主要的课堂活动,尽量使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完成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质疑以及对语言点的关注和习得;以基于小组调研的课堂陈述来最大化学生的优质输入和有效产出,使语言习得和文化知识的获取在实践中融合并发生(见图二)。
3. 任务清单(worksheet)--辅助课堂
在科学使用教材的基础上,为了辅助新的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课程组在教学设计中参照了Paul & Elder (2006)提出的思维八要素,设计了任务清单,使学生在课下预习的时候有章可循,引导学生思考,为理解和分析文本提供了抓手,从而实现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融合培养。
4.教学设计融入思政元素
此外,为积极践行“三全育人”要求,本课程组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帮助、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第三单元 Groundless Beliefs是一篇议论文,指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观点都是毫无根据的,通过论述毫无根据的观点的五种不同来源,来鼓励读者以清晰、理性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勇于承认事实,追求真理。鼓励学生对主题内容进行讨论,并从中体会到不可人云亦云,要从科学客观的角度去建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5.课程评价方式
鉴于以培养跨文化思辨能力为教学目标之一的教学活动各环节需要学习者的较高参与度,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习者思维发展状况。因此在课程评价方面做了如下调整:
一是加大形成性评估在最终考核成绩中的比重,以此突出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参与以及个人观点论证的评估;教师分阶段对学习者学习全过程进行持续观察、记录和反思以后做出评价记录;(见图四)
二是调整考试题型,在考核语言技能的同时,兼顾与跨文化思辨能力密切相关的内容参数的考虑,将对跨文化思辨能力的评估纳入考核体系。
综上所述,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重要课程之一的《综合英语》课程,需要立足人文学科之根本,改革传统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思习惯,增强跨文化思维意识,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