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激发灵感,研讨共促提升 ——大学英语教研室读写课程组开展本学期第二次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11-06 10:51:31 来源:外国语学院 阅读次数:
11月3日晚,大学英语教研室读写课程组召开本学期第二次教学交流分享会。本次会议围绕《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二单元展开研讨。会议由饶瑜老师主持,於慧、张莉红、周嫚和叶瑞阳四位老师应邀为主题发言人,教研室读写组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交流。
於慧老师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孝道与教材紧密结合,带领学生赏析《游子吟》等颂扬母爱的千古名篇英译本,增强学生对寸草春晖的理解和认同,深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张莉红老师着眼于“Problem-SolutionPattern”这一写作结构,与前一个单元的“Topic sentence-Details-Conclusion”写作结构相衔接,巩固了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学习。她利用超星学习通开展课堂练习,对“独立主格结构”这一语法板块知识进行即时的训练和评价,夯实学生英语语法基础。
周嫚老师从现实生活中广泛取材,活用多媒体资源,深度剖析体现含蓄的中式父母关怀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片段,通过行为逻辑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关爱,让学生不仅作为“读者”,更作为“情景的经历者”,对课文产生了更亲密的观感。
叶瑞阳老师制作教学PPT时,有意识地增加图片、表情包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从时政热点、双语版官方报告文件等取材,融入中国进步发展的素材,实现单词知识学习、翻译技能训练和价值观引领的统一。她还结合自身翻译专业特长,分析中英文在词汇、语态使用等方面的差异,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饶瑜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将文本重点信息简洁化呈现,通过行为变化推导情感变化,将隐形情感表达显性化。同时,在朱自清《背影》英译本、龙应台《目送》等美文阅读基础上,设计阅读练习,对单元主题进一步拓展延伸。另外,针对有关“中秋节”的段落翻译练习,她结合视频对“月”展开深入探讨,从中华文化根植的“月”的意象到《嫦娥奔月》,再到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的“探月工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余芳老师做了总结发言,她对五位主题发言人在教学中的精心投入表示肯定,鼓励青年教师更多参与教学分享,她指出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持续分享和尝试可以在过程中不断得到新灵感。期待各位老师继续发扬读写组的优势,与听说组携手,共同促进学生在大学英语上“听说读写”的全方位发展。
通讯员:叶瑞阳、饶瑜
审核人:余芳